走进各县区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车辆穿梭,机械轰鸣,广大建设者正满弓紧弦,抓工期、抢进度,...
场地规划指导
现场安装调试
售后保养维护
走进各县区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车辆穿梭,机械轰鸣,广大建设者正满弓紧弦,抓工期、抢进度,用实干争先奏响高水平发展的“奋进曲”。
高质量项目是推动高水平发展的强劲动力源和坚实支撑点。今年以来,我市树牢“项目为王”理念,坚持把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大事要事抓实抓细、抓出成效。全市上下铆足干劲、瞄准目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气神聚力攻坚重点项目建设,持续优化项目布局,强化要素保障,全力打造投资福地、兴业沃土,用心用情为项目建设保驾护航,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建设、早竣工、早达效,以项目建设的实际成效为推动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不负春光敢争先,踔厉奋发齐奋楫。当下,阜新的重点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全速推进,一批批体量大、质量优的重点项目纷纷落地生根,一个个带动力强、效益显著的优质项目加速建设,一幅幅建设“施工图”正转化为产业蒸蒸日上的“实景图”,为阜新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
在阜新鸿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一台台智能化设备高速运转,几名工人熟练地操控着设备,一个个高性能、高精度、高标准的复杂结构件正从这里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来。
“这是我们新上马的航空航天类零件增材制造与智能加工项目,目前正处于试运行阶段。借助新引进的激光选区打印设备,让任何复杂结构零件的生产在这里变成现实。”鸿升机械副总经理张云逸介绍道。
鸿升机械是一家专注于研究制造高性能自动化设备及制造加工一体化的技术创新型企业,主要研发生产航空航天零部件、汽车零部件、转向泵壳体及泵盖、液压零件、液压工装夹具等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制造、汽车工业、液压行业、工程机械、检测行业等领域。目前,企业具有3个生产加工车间,配备各类先进生产设备共计126台套。凭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强大的专业研发能力,公司成功跻身省内先进机加制造企业行列。
随着科技的慢慢的提升和机械加工行业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传统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式已经没办法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为增强市场竞争力,鸿升机械坚持把技术改造作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手段,依照产品特性和生产需求,积极地推进智能化与传统技术的融合,不断推进生产设备更新换代以及工艺流程持续创新。2024年11月,公司成功启动航空航天类零件增材制造与智能加工项目,淘汰原有的20台套已经落后且超期服役的老旧设备,引进先进的金属增材制造设备和卧式加工中心等,成功实现了高速、高效、优质、低耗的生产目标。目前,公司全年订单已排满。
“相比过去传统工艺,新项目投产后可降低 40%人工成本,生产效率提高1.5倍,有效实现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张云逸和记者说,随着设备的更新和工艺的持续改进,不仅完美解决了过去传统加工流程需要多机、多人、多班次运转才能完成的低效问题,还攻克了结构较为复杂零件的前端工艺难题,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材料消耗,使复杂零件的生产变得更高效,大幅度提高产品精密度、良品率,公司产能和质量都实现了质的飞跃。
向科技要产能,向创新要效益。未来,鸿升机械将紧抓发展机遇,继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强化核心竞争力,努力拓展更大市场,推动企业做优做强,为阜新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起重机巨臂高擎,工程车穿梭忙碌,工人们埋头奋战……日前,记者在阜新发电公司四期2×350MW热电联产机组扩建项目施工现场看到,施工队伍铆足干劲抢工期、抓进度,为工程建设提速,确保项目早日建成投产。
“目前,烟囱工程正在进行基础回填,预计年底前可完成底部直径15米、高210米的主体建设。南侧紧邻的5号锅炉建设工程的基础浇筑部分已经顺利完成,现在工人正在进行6号锅炉建设工程的基础施工。同时,冷却塔施工区域的基础挖掘工作也在加快推进。”阜电扩建筹建处主任助理张凤强介绍道。
阜新发电公司四期2×350MW热电联产机组扩建项目是我省“十四五”期间核准的首个“煤电新能源一体化”项目。项目将在阜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原址扩建两台350MW超临界、节能环保、智慧型热电联产机组,计划总投资31.76亿元,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23亿千瓦时,供热量达757.3万吉焦。同时,将同步建设烟气脱硫、脱硝装置。先进的超临界高效发电技术,不仅可以提高电煤利用效率、减少电煤消耗、实现污染物超低排放,而且能够提升供热能力,保障城市冬季供暖安全,对推动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项目是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阜新发电公司四期2×350MW热电联产机组扩建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推进,成立火电项目服务专班,各部门全力做好服务保障,着力打通项目建设各环节“堵点”,形成了各级重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用实绩跑出项目服务“加速度”,加快项目建设的步伐。
今年春节期间,项目方抢抓冬季施工黄金期,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各项工作,投资300多万元搭建冬季施工暖棚,缩短了前期基础工程施工时间,显著提升了作业效率,为后续工程的顺利推进争取了宝贵时间,保证了施工进度。张凤强表示,按工程计划,两台机组将于2026年底竣工投产。为确保项目如期竣工投产、尽早达产达效,阜电扩建筹建处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统筹各部门、各班组紧盯任务目标,抢进度、赶工期、保质量,以高度的责任感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充分展现出强大的执行力与攻坚克难的坚定决心,有力推动了项目的整体进程。目前,项目施工实际进度已超前于原计划,整体工程有望提前竣工。
今年1月,阜新大红门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每日屠宰生猪超过3000头,最高日屠宰量达到5000头,实现产值近2亿元,净利润大幅度增长,超额完成当月各项经营任务指标,做到开局即冲刺、起跑就加速,迎来首月“开门红”、首战捷报传。
屠宰、分割、装箱、冷藏……走进阜新大红门整洁有序的生产车间,一派热火朝天、争分夺秒的繁忙场景立刻映入眼帘。
元旦一过就冲刺,春节一过再加速。大年初三,经过短暂休整,阜新大红门的生产员工就已陆续返岗复工,快速恢复到日屠宰生猪3000头的生产规模,充分保障各地市场供给,切实满足百姓消费需求。同时,公司积极协调开展生猪收购,全面保障猪源供给。
阜新大红门是辽宁原本食品有限公司与北京二商肉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在细河区投资建设的一家国有控股合资企业,其中北京二商肉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系北京首农集团首批成立的子集团之一,为中国肉类食品行业20强企业。阜新大红门于2022年6月投产,主要经营生猪屠宰及肉制品加工。公司拥有1条国内领先的生猪屠宰生产线条分割生产线,实行全封闭、无菌式生产;另配建2座大型冷库,总面积近3.4万平方米,服务屠宰和深加工项目,同时面向全国市场提供仓运配一体化服务。
与生产同样火热的还有正在建设的二期项目生产线。只见巨大的设备已耸立起来,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在有序作业。“项目早一天投产,就能早一天创效。接下来,我们将全力以赴加快项目建设,确保早日交付使用!”企业相关负责人杨小露信心满满地说。
据了解,正在建设的二期项目总投资1.16亿元,占地8.3万平方米,2024年6月开始施工。目前,物料仓库、深加工车间和水电、采暖、道路、消防等配套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和生产车间空气处理系统、制冷系统、生产设备采购安装。项目预计今年末建成投产后,实现年产1万吨精细切割肉、1万吨香肠制品、1万吨卤制品,产值4亿元,利税2000万元,新增就业200余人。
“今年,公司产量直线攀升,经营全线飘红。我们将全年产值目标锁定在20亿元以上,力争一年上一个台阶。”杨小露介绍,目前,公司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全面加强与北京二商肉类食品集团有限公司的通道对接、产业对接、平台对接和市场对接,为全国消费者提供高品质肉类食品。
日前,记者在辽宁东升精机有限公司年产200台套制冷设备项目建设现场看到,新建的车间宽敞明亮,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地面施工,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场景。
“该项目整体投资1亿元,2024年4月开工建设,目前车间主体已建设完成,接下来各种机器设备将陆续入场进行安装调试,6月正式进入部分试运行阶段。”辽宁东升精机有限公司生产厂长李植岩介绍道。
辽宁东升精机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从事专用设备制造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产品涵盖空调器、散热器、蒸发器、油冷器、微通道、新能源芯体制造设备等多个领域,目前已成为行业内领先的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换热器芯体专用自动化生产线制造企业,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产品远销海内外。多年来,公司坚持自主研发及技术创新,持续在芯体生产智能化技术研究领域加大研发投入,已拥有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软件著作权13项。2024年,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全自动捆扎机成功申报辽宁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进一步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公司决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能,启动年产200台套制冷设备建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亿元,占地面积30亩,总建筑面积近1.58万平方米,新建1.4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通过引进30台套先进、高效的生产设备,大幅提升产品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可实现年产值1.2亿元,为公司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项目从顺利开工到加速推进,得益于政府相关部门的全力帮助和大力支持,让我们对未来发展更有信心,更加安心。”李植岩说,接下来,公司将持续高效推进建设进度,确保项目按时投产达效,为阜新经济高水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年春作首,万事干为先。近日,在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于寺镇杨家蒲村的国家电投阜新阜蒙700MW风电项目施工现场,车辆穿梭、机器轰鸣,数十名工人忙碌在工地的各个角落。
“这是今年国家电投东北新能源公司重点在建项目,自2月开工建设以来,目前正在抢抓时间和进度,高效推进项目建设,充分体现了公司投资阜新的信心和决心。”在现场调度工作的阜电筹建处项目部经理姚智勇说。
据了解,国家电投阜新阜蒙700MW风电项目总投资29.8亿元,分两期同时建设。一期在太平镇、于寺镇、化石戈镇建设风力发电场351.5MW,二期348.5MW风力发电场涉及太平镇、于寺镇、化石戈镇、大五家子镇。项目建成达产后,年实现税收5900万元,为当地提供17亿千瓦时绿色电能,节约标煤32亿吨,有效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改善当地能源结构,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注入新动能。
项目建设过程中,市发改委、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成立工作专班,科学制定项目建设工期、进度安排,协调解决用地问题,为审批手续开放绿灯,并派出专人指导安全、管理等工作,确保科学施工、安全生产,同时在物资保障、劳动力务工等方面提供积极支持,解决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该公司将根据工作计划,高质量开展项目核准、前期各项工作,为下一个重要节点夯实基础。
姚智勇表示,700MW风电项目开工建设,将进一步增加公司资源储备、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提升公司后续装机规模及整体盈利能力,公司将根据核准文件,积极推进项目相关工作。作为公司“火电+新能源+供热”融合式大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将与彰武五峰300MW风电项目、四期2×350MW热电联产机组扩建项目,一起推动公司能源建设,跑出企业转型发展加速度、打造企业融合发展新格局,为东北公司建设区域一流清洁能源企业贡献力量。
“2026年10月并网发电是硬要求,我们也有信心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姚智勇说。
可以想象,一年后,一台台百米高的风电机高耸矗立,硕大的叶片迎风转动、声声作响,源源不断地把优质的绿色电能输送给千家万户。
走近位于彰武县西六家子镇的华电(彰武)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彰武可再生绿色热能示范项目,远远就能看见6座高耸的“大罐子”,生物质锅炉、办公楼已初具雏形。
“大家看到的6座厌氧发酵罐是整个项目的核心主体,现在正在进行外墙保温处理。经过一个冬季的施工,各项工程进展顺利,整个项目计划在5月20日竣工投产。”项目安全专工才济维介绍,华电(彰武)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9月,是一家从事热力生产和供应、生物质燃料加工、生物质成型燃料销售等业务的公司。华电(彰武)绿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彰武可再生绿色热能示范项目,总占地面积5.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包括厌氧发酵罐等配套附属设施,新建生产线条及配套设施。该项目总投资1.63亿元,建成达产后,年可处理鸡粪16万吨、牛粪2万吨,年产沼气1384万立方米。经沼气和沼渣燃料利用,年输出蒸汽7万吨,年输出生物天然气300万立方米,年产沼液16.5万吨。
据悉,华电(彰武)可再生绿色热能示范项目在我市属首例。该项目建成后,显而易见的利好就是“变粪为宝”,破解畜禽养殖所带来的粪污处理难题。具体过程主要包括:进料除杂、调浆后,进入厌氧发酵罐进行一次28天厌氧发酵、二次28天厌氧发酵,分别产生沼气、沼渣和沼液。所产生的沼气、沼渣经过燃烧,可变成工业用蒸汽。所产生的沼液少部分回流,大部分进入沼液池储存133天后即可作为液体有机肥施撒还田。如此一来,从前一直让人头疼的养殖粪污在这里“走一圈儿”,摇身一变成了“宝贝”。以该项目的年处理能力来看,大体可以“消化”8个较大型养鸡场和1万头牛每年产生的粪污,而换来的工业蒸汽可供一家大型活鸡屠宰企业使用一年,年产的液体有机肥还可满足约1万亩农田使用。
今年以来,彰武县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抓手,快速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田块整治工程,为全县大力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在满堂红镇大板村500亩田块整治工程现场看到,挖掘机往来穿梭,把10米宽的坡地小田块平整为20米宽的大块梯田。工人们正忙着用土工布和块石修筑生态石坎,防止水土流失。同时,在水源井施工现场,伴着打井机的轰鸣声,带着泥沙的地下水喷涌而出,一眼新的水源井即将落成,可以为周边几十亩农田提供用水保障。
据彰武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冯春利介绍,今年彰武县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设任务29.5万亩,其中新建20万亩,改造提升9.5万亩,总投资54395万元,项目共涉及大冷镇、章古台镇、哈尔套镇等15个乡镇42个行政村。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田块整治工程4400亩;新打水源井2198眼,方塘1座,上水渠道8.45公里,排水工程52.93公里,修建桥、涵等渠系建筑物419座;田间道路工程共398公里,农田防护工程17.66公里;农田输配电高低压线台;旋耕及土壤培肥工程14万亩。
走进位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阜新镇衙门营子村的辽宁禾兴牧业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场,一头头膘肥体壮、毛色亮泽的进口种牛悠闲踱步,饲养员正忙着打扫牛舍、添草加料。
“我们立足资源优势,加大与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围绕良种繁育、疫病防控、生态养殖等关键技术展开联合攻关,重点解决饲草料高效利用、粪污资源化处理等技术难题,不断提升肉牛的品牌价值,助力企业打造东北地区肉牛产业高水平发展示范标杆。”辽宁禾兴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辉告诉记者。
据了解,辽宁禾兴牧业肉牛养殖项目总投资2.3亿元,计划建成占地550亩的良种肉牛繁育基地、肉牛高效育肥基地和生物有机肥加工生产基地,形成农作物—秸秆饲料—肉牛—有机肥—农作物的生态循环模式,在有效解决养殖循环污染问题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多级利用和转化,引领周边县、乡的良种肉牛养殖、繁育、经营。
“现在,一期建成标准化牛舍30栋、生产车间9间等配套工程以及基础生活设施,引进先进饲料生产线、有机肥生产线,在牛舍上建设光伏发电,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做到光牧结合。”王辉说,目前,已从澳大利亚、新西兰、法国等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引进种牛和育肥牛2000头,吸纳周边300余人就业。项目全面运转后,可形成肉牛年存栏量1万头、出栏2万头、种牛5000头的养殖规模,年实现产值2.15亿元。
辽宁禾兴牧业在加速发展的同时,不忘反馈社会。通过村企联姻,公司利用自身技术能力、平台优势、产业资源等结对帮扶周边村庄发展集体经济,采取“公司+农户”的养殖模式,为当地养殖户提供公司培育的牛种及技术指导,待牛种成熟后进行定向回收,不仅引导和鼓励村民发展特色养殖,更为他们铺就了一条增收致富之路。
乘着良好营商环境的东风,辽宁禾兴牧业在阜新镇这片热土上茁壮成长。王辉表示,将继续扩大肉牛养殖规模,积极挖掘肉牛产业附加值,不断的提高品牌影响力,形成“上发电、下养牛”“种养结合”“光牧结合”“旅牧结合”等一系列生态农业模式,走出一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共赢的产业振兴之路。
日前,记者在彰武经济开发区发现了一家新“住户”——京华通绿建科技(辽宁)有限公司。“这是一家生产新型建筑板材和组建高端工业生产厂房的企业,去年秋季落户彰武。”彰武县项目办的工作人员介绍,该企业的入驻,不仅盘活了开发区内一处闲置资产,同时以本地岩棉厂的岩棉为原料,拉长了新型建筑材料的产业链。
京华通公司总部在北京大兴区工业园,2010年在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成立了京华通(河北)新型建筑板材有限公司,其主要营业产品有新型节能聚氨酯封边建筑板材、钢结构、集成房屋等,是一家集设计、生产、施工、营销于一体的综合技术型企业。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机场、大型仓库、工业生产厂房、体育文娱场馆、电厂、物流仓储、冷库、展览交易场所以及商场超市等。
京华通绿建科技(辽宁)有限公司总经理冯长志介绍,在建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亿元。项目之所以选择落户彰武,除了有便利的上游原材料之外,还能与园区内生产钢结构的企业华洲重工联手,各方面优势明显。
“没想到在彰武落项目这么顺畅,这么快,一个半月就完成了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目前正在加强完善相关的配套基础设施。”谈及项目投产后的生产能力,冯长志指着占地3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以及全自动化生产线和记者说,“举一个形象一点的例子,假设用户要一间占地3000平方米左右的厂房,这大体相当于我们这条生产线的一天工作量。”
海德体育网站版权所有 豫ICP备16025219号 集团电话:400-777-6575 24小时技术支持:15936088889